English

记者直击:人口普查第一夜

2000-11-02 来源:生活时报 本报实习生 黎海福 车富川 我有话说

11月1日零时,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面启动。10月31日22:00时,对居无定所人员的普查登记工作先期铺开。本报记者跟随普查人员,对宣武、崇文、海淀三地的普查工作进行了跟踪采访。普查对象的复杂性为普查工作增添了相当的难度,但工作人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冷风中,他们细心地呵护着京城温柔的夜色……

宣武区国务院信访办附近:对一位不肯拿出身份证的广东籍中年妇女,警察指着帽子上的国徽反复强调说“您看清楚了,我是人民警察”

22点整,工作人员来到国务院信访办,在大门两侧和外边的墙角,随处可见一些形容不整,穿着棉袄或裹着棉被倚墙躺下的人们;工作人员刚出现时,他们第一反应就是躲,有的连东西也顾不上拿,拔腿就跑,跑不及的,就干脆钻进被窝里。一看就知道,这些人大部分是居无定所人员。对他们的清点登记有一定的困难,有的满嘴是家乡话,普查人员只能依其语音慢慢地一个一个猜过去。他们也还有相当程度的防范心理,也许他们压根就不清楚人口普查怎么会与自己搭上关系。一位祖籍广东的中年妇女任凭警察指着帽子上的国徽反复强调说“您看清楚了,我是人民警察”,她就是不肯拿出身份证。在对一位山东籍人进行登记时,因她说话实在太“本土”了,连姓名都难以说清,幸亏巡警中有一位会说山东话,可能是“老乡效应”,登记比较顺利,但这种情况很少。到22点20分为止,在这条不到200米的街道,居无定所人员竟有35个。

22:27,普查人员往回走时,在门口又截住了8个来此过夜的外地人,据了解,晚上11点左右是这些人“回家”的高峰期。天桥街道办事处的杨女士说:“按常住地原则,这些人作为普查对象的不多,但为了普查的准确性,也必须登记,争取做到一个不漏。”

22:38,一行人来到天桥危改地区。按规定,该地区的居民已迁出。借着微弱的路灯和手电筒的光线,普查人员在一危房里查到5个来自河南的打工仔。尽管人口普查宣传力度挺大,但在普查人员说明身份和来意之后,这些人仍没弄清楚这么晚了一大群人闯进来干什么。

崇文北京南站:人进人出,几乎无从下手,最后是在候车室里登记。派人堵住门口,登记一个放一个

23:00,记者随同市人普办、崇文区人普办工作人员对北京最偏僻的一个火车站北京南站进行清点。在进站的路上,同车的市人普办领导小组办公室果丽珠副主任指着几个靠墙或坐或蹲的人说:“这些肯定是居无定所人员,几乎到处都有,普查工作不容易啊。”

对车站的清点真的不容易,人进人出,几乎无从下手。派人堵住门口,登记一个放一个,截止到1日0:00,共登记321人,当时就有工作人员戏说:“如果是在北京站或西站,这该怎么查呢?”

在登记时,普查人员一般是根据身份证或对象提供的情况进行登记。“那有没有随口乱编的可能呢?”面对记者的疑问,一普查员也怀有疑虑:“不排除这种可能,所以人口普查需要大家的参与和支持,要不然其准确性与真实性将大打折扣。”

海淀区清河镇水果蔬菜交易市场:一位男的揉着惺松的睡眼,配合普查员进行了填表工作。普查员帮他掖了掖被子说,“打搅了,您休息吧!”

22:00,普查人员出发直奔海淀区清河镇水果蔬菜交易市场。市场内鸦雀无声,许多门户都已上锁,没见到一个人影。门口晾晒的衣服还未来得及取走,一件尚未打完的毛衣仍放在一辆汽车驾驶室内。

一位普查员在一个用塑料布撑起的帐篷里找到一位正在酣睡的男人。普查员轻轻地推了他一下,说:“别害怕,我们是人口普查的,我们来只是想请您登记一下。您贵姓?……”那个男的揉着惺松的睡眼,配合普查员进行了填表工作。之后,普查员帮他掖了掖被子说,“打搅了,您休息吧!”

23时10分,工作人员被前方传来的鼾声所吸引。一位男人在简易的帐篷里睡得正香,鼾声如雷。普查人员将其叫醒,表示歉意后对其进行了普查登记。

23时30分,工作人员发现了一个睡在汽车驾驶室里的十七八岁女孩。对她普查后,她还很配合地告诉我们:“我爸也在车后厢里”,于是接着对其父亲进行了登记。

1日零时30分,三四个人看到普查组匆忙逃走。工作人员在后面喊:“不用怕!我们不查你营业执照,也不查你暂住证,我们只是登记户口,只要登记一下就可以。”那三四个人才犹犹豫豫地站住进行了登记。

1时10分,普查组进入马莲洼街道辖区。在每一个路口都有民警与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在设卡,对每一个进入马莲洼街道的人进行人口普查。

1时45分,记者离开树村。民警与居委会工作人员仍在路口守候。虽然进入马莲洼树村的人并不多,但民警表示不管有没有人,也要执勤到2点。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